阿肯色州
阿肯色州是美國六大產米州,產量最大的一州,稻田面積約544,000公頃,年產量約4,210,000公噸,約佔全美稻米產量45.6%。東部地區是稻米主要產區,沿著州界從路易斯安納州綿延到密蘇里州,主要米種為長粒米,約佔92.5%,其餘則為中粒米約佔7.4%。
在冬季,阿肯色州充滿水的農田和天然溼地,成為綠頭鴨和其他遷徙動物的重要棲息地,在冬季中,呈現出生生不息的景象。而充滿水的農田,不僅可以防止稻田土壤被侵蝕,同時也可有效控制雜草的蔓延。
加州
加州是全美第二大的稻米產區,稻田面積約209,000公頃,年產量約1,949,000公噸,約佔全美稻米產量的21.1%,主要米種為中粒米,約佔91%,其餘則為短粒米約佔7.6%。 其中95%的加州稻米產自沙加緬度山谷區,沙加緬度山谷區不僅擁有極適合稻米生長的氣候及土壤外,灌溉用水更是來自落磯山脈純淨天然的融雪水及雨水,使得加州生產出優質的短、中粒米,特別是越光米及玫瑰米,更是受到亞洲地區的高度讚賞。同阿肯色州一般,加州稻田在休耕期間蓄滿潔淨的水,與其他30萬英畝的天然溼地,提供給百萬計的野鴨、野雁、天鵝及其他各類水鳥,作為冬季的棲息地。
路易斯安那州
路易斯安那州是全美第3大的稻米產區,稻田面積約188,000公頃,年產量約1,225,000公噸,約佔全美稻米產量的13.3%,主要產地集中在西南區。路易斯安納州主要米種為長粒米,約佔96.9%,其餘則為中粒米約佔3.1%。 冬季的路易斯安那農田同要地也是許多動物的棲息地及覓食地。
密西西比州
密西西比州是美國排名第4的稻米生產區,稻田面積約93,000公頃,年產量約711,000公噸,約佔全美稻米產量的7.7%,主要產地集中在東北地區。密西西比最早以棉花為主要農作物,自1950年代,部分阿肯色州及路易斯安那州的農民們移居到密西西比州,開始栽種稻米,並在1970年代快速地成長,成為美國第4大稻米栽種區,米種皆為長粒米。 在秋收過後,密西西比的農田,成為候鳥遷徙的主要休息站之一,為候鳥提供了豐富的食物。
密蘇里州
密蘇里州為美國第5大的稻米生產區,稻田面積約81,000公頃,年產量約597,000公噸,約佔全美稻米產量的6.5%,主要產地集中在東南地區。密蘇里州的稻米自1910年代,由移居至此的阿肯色州的農夫開始栽種。1950年代到1973年間,米蘇里州稻田從1,200公頃成長到2,400公頃,並蓬勃發展至今日的81,000公頃,主要米種為長粒米,約佔99%,其餘則為中粒米約佔1%。 密蘇里州位於密西西河流域候鳥遷徙路線上,且因氣候、水源及稻田等因素,使得此處成為候鳥遷徙路線上極重要的一站。
德州
德克薩斯州的稻田面積約68,000公頃,年產量約538,000公噸,約佔全美稻米產量的5.8%,主要產地集中在海岸地帶,與臨海的大草原融合成一望無際的的美麗景象。德州自1880年代集開始栽種稻米,最初是由鄰近路易斯安那州的東北部開始。
到了1904年,由於鐵路的開拓,日本農夫帶來了稻種,並改良了栽種技術,使得稻米在德州能夠深耕茁壯,主要米種為長粒米,約佔98.8%,其餘則為中粒米約佔1.2%。 德州的稻田是德州生態不可或缺的一環,不僅提供類似溼地的環境,而灌溉系統更提供動物所需的水源,並與德州草原成為許多動物及鳥類的棲息地。